新春佳节刚过,汕尾海丰新山村红色文化广场,大榕树上仍然挂满串串红灯笼,装点村容村貌,喜庆浓郁,年味依旧;绿荫树下,休憩闲聊的村民与慕名而来的游客们谈笑风生,和乐融融。
新山村,位于汕尾市海丰县附城镇内,距离中国第一个红色苏维埃政权诞生地——海丰红宫红场纪念馆仅5公里。这里是有名的“红色村”,红色文化底蕴深厚,农民运动先驱彭湃曾在这里宣传发动农民运动,广大村民踊跃投身革命,涌现了“一门七英烈”“父子三烈士”等广为传颂的感人事迹。但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村里青年大量外出务工,这个原本有山有水有田的鱼米之乡曾一度沦为“空心村”。
跟随全景镜头来一场720°的VR红色之旅!
红色史迹处处可见,革命精神代代相传
新山村背靠鹿境山,前临丽江河,后绕黄江河,风光优美、景色宜人,是海丰八景之一“丽江月色”所在地。
民间俗语有谓:“两水夹一龙,不出富贵出英雄”,新山村自古崇文尚武,人才辈出。1922年,彭湃和妻子蔡素屏(原鹿境乡人)到达鹿境大山脚村(新山村)宣传农运,该村的吕培其、吕焕标(时任海丰中学校长)、吕祖怡等先进分子积极响应。后来,在曾为彭湃贴身护卫、后任广东省农会执行委员等职的万维新带头发动下,1923年,在大山脚村(新山村)组织成立了农会,吕培其任会长,会址初设在村内公馆“义平社”,群众也纷纷响应参加,一呼百应,农会迅速发展,不久拥有会员近500人,在全县有很大的影响力。
1925年3月,随着东征军进入海丰,在周恩来的帮助下,海陆丰农民自卫军创立。按照彭湃要求,在吕培其、吕焕标、吕祖怡、吕铭珍等十多人组织下,新山村相继成立农民自卫军和赤卫队,队伍发展到50多人,队部设在吕培其家,把村中心一个较为宽阔的老灰町作为军训场,队伍时常在此进行训练。
从此,该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一波又一波的革命热潮,在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山村广大村民踊跃参加革命,英勇奋战,抛头颅、洒热血,仅民政部门登记在册的革命烈士就有18名,更有很多无名英雄为这片热土献出了生命。村里现仍保留着新山农会旧址,农军赤卫队队部旧址等红色史迹,革命精神也在这片红色热土上代代相传,历久弥新。
“空心村”焕新颜,深挖红色内涵
然而,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村里的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偌大的一个村最少的时候仅剩300人居住,留下来的几乎是孤寡老人,俨然一座“空心村”,村集体经济不断下滑,村容村貌无人顾及,烂泥的村道,成堆的垃圾,破旧的房屋,整个村子没有一丝朝气。
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新山村开始抓住时机,结合乡村振兴,从软、硬件设施同时发力,提升村里的人居和旅游生态环境,并先后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1500多万元,拆除破旧危房和露天茅厕,清理垃圾及池塘淤泥,加大宣传力度杜绝各种陋习,村容村貌也随之焕然一新。
除了做好外部硬件设施,新山村还不断“更新”内部软件设施,积极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红色旅游产业。他们充分利用村里丰富的人文资源,开始挖掘红色故事、整理村内老人口述史、讲好新山红色故事。村里建起了新山革命纪念馆、红色故事雕塑、火炬广场,并将农会旧址、队部旧址、烈士故居等红色遗址纳入新农村建设的规划,打造“红色一条街”,力图建设集旅游休闲和红色教育基地于一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
打造党员教育基地,讲好红色故事
今年春节期间,红色文化讲解员朱璇十分忙碌,每天都要接待多批慕名而来的游客,几乎没有休憩的时间。新山村结合红色革命主题教育,打造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党员教育基地,并在2019年被汕尾市确立为第二批市级党员教育基地。而为了讲好新山村的红色故事,近几年来,该村专门培养了一批年轻的红色文化讲解员,朱璇便是其中的一位。
“起初担任讲解员是有压力的,因为我本身不是学这个专业的,加上新山村红色文化内容很多,要在短时间内背熟相关稿件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朱璇说,不过慢慢地,通过学习和资料搜集,以及向村里的老人家、前辈们讨教,听他们讲新山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像朱璇一样,新山村的党员干部通过加强学习培训,切实提高了党员队伍的政治素质和领富带富能力。新山村党员教育基地自2019年1月成立之后,组织开展了多场次党员教育活动,在全村形成了浓厚的红色文化宣传氛围。
红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助推乡村振兴
现在踏入新山村,有一片颇具岭南特色的建筑显得格外突出,这是返乡创业青年吕凯旋参与投资修建的民宿。春节已过,游客依然熙熙攘攘,在附近集市开店的村民们也乐开了花。
近年来,在红色文化旅游的带动下,当地的民宿和农家乐也日渐发展,一些村民在村里办起了独具风味的农家乐,食材是农户自种自养的,备受游客们的青睐,还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打造红色村,盘活红色文化,新山村不仅唤起了民众的红色记忆,自觉传承红色文化,更能感受到汕尾海丰的历史文化底蕴,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助推乡村振兴。